此次济南市2025年舜耕区七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,从考查的内容来看,涵盖了语文学科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》所列的主要知识点,突出核心价值引领,人文素养立意,彰显学科的育人功能,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;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,培养语感,发展思想,提高审美情趣;引领学生主动学习,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试卷整体难度较大,新题型出现较多,要求学生细心谨慎,稳住心态,并且对知识点需要灵活运用。
1、积累与运用:
一共5题,1-3题每3分,4题是4分,5题是3分。字音、字形考查相对简单,以综合语段中考查字音、字形的形式出现,与以往形式不同,内容选自初中阶段课内字词及生活中常见易错字词。成语和病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,中考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。语言运用这部分题目难度中等,需要学生注意及时反复积累及易错点辨析,避免失误。语言运用考查句子仿写,这里主要考察学生句子的积累和运用。
2、古诗文阅读:
(1)课内文言文《孙权劝学》为七下篇目,此次主要考察文言文实词、虚词及内容理解掌握情况,整体难度不大。第一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;第二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,,虚词一直是部分学生的薄弱点,需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,牢固记忆,灵活运用;第三题内容理解涉及涉及文学常识、内容概括、艺术手法分析、主旨主题等,考查较综合。
(2)课外文言文节选自《劝学》。近几年中考选文涉及议论说理、写人记事、人物传记类,涉猎全面,综合考查学生文言阅读能力,要求学生复习全面,明确各类文章特点,针对作答。
此次断句题难度不大,需要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划分,此次考查可以借助常见人称代词断句,断句标志词“焉”比较明显。本次翻译语句对实虚词考查都包含,如“善”“德”“明”,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作答,也再次印证了文言理解全篇的重要性,需要夯实课内基础,迁移课外阅读。内容理解题为常见的人物形象分析题,难度中等,需要学生作答过程中联系原文相关内容,切忌将原文与答案剥离作答。
(3)古代诗歌阅读第一首《晚春》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诗,第二首《钱塘湖春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。近几年中考古诗词选文涉及以词和律诗为主,文体涉猎较为全面,综合考察学生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能力,屡次改革都有所涉及,题目灵活多变。第一题为古诗词理解和分析的选择,需要学生对诗歌内容、情感、手法有充分的了解,对细节考查较为重视。第二题考查情感表达题,需要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作答。
(4)名句默写的题目,均选自课内古诗文,诗句内容具有思想性、教育性、审美性、蕴含哲理、抒发爱国情怀、崇高思想、坚强意志等美好情感,描写优美意境等。同时强化古诗文名句实际语境中的理解性记忆,难度不大,需注意书写的准确度。
3、名著阅读:
名著阅读题以主观题目的形式考查,考查《骆驼祥子》的综合阅读,较去年的单本书阅读难度有所提升。新教材要求“三位一体”的阅读,将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。名著进学考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举措。试题从作者、题材、情节、人物等维度入手,呈现原著内容,指向“整本书”阅读,要求学生识记情况要准确、积累范围要广泛。
4、现代文阅读:
(1)记叙文阅读:
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的概括、理解、赏析文本能力以及作答时语言表达能力,分值为21分。此次选文为《摆渡人》,整体来说题目较去年的难度中等,文章洋溢着丰富的主题内涵,文章艺术手法娴熟,语言真挚感人,兼具心灵之真和艺术之美,属文质兼美的文学类文本。
本次记叙文阅读《摆渡人》第一题考查文章的筛选概括能力,难度不大。第二题主要考察文章内容综合分析。第三题为重要语句理解,综合性强,对学生理解领悟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高。第四题主要考查标题作用,属于常规题型,整体上是比较常规题型。
5、作文:
此次作文为命题作文《遇见你,是我的幸运》,由写作题目、写作要求等构成。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宿构,突出写作的创造性思维,注重学生主体诉说,体现考生自己对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辨知。此次作文题目范围较大,学生需要化大为小,以小见大,避免跑题,另外在作文选材、篇章结构和语言组织上需要注意。作文中有书写分,在写作时需注意卷面整洁。